信息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发布日期:2024-05-02
近年来,马克思主义学院注重围绕国家重大战略,积极发挥学科优势和专业特色,通过开展一系列扎实有效的工作助力乡村振兴。
把科研做在美丽乡村。马克思主义学院王华彪教授团队长期深耕“三农”专题研究,获批河北省科协“河北省数字乡村研究基地”,今年1月,获批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河北省乡村数字化建设的现实困境及优化路径研究”(ZD202420)并顺利开题。3月,基地受张家口市委宣传部委托,主持并参与了中宣部文明办在张家口市组织的农村精神文明及乡贤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4月25日,该基地多篇论文参与重庆市社科界第八届乡村振兴学术年会并获奖,其中《推进新乡贤回归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向路》《做实“引育用管留”五篇文章 构筑人才集聚新高地》分获论文一、三等奖,基地主要成员白明宇参加论坛并做主旨发言。
把课堂搬到田间地头。近年来,学院依托乡村振兴工作站组织部分思政课教师先后深入到康保县、沽源县以及万全县等乡村开展考察调研和“三农”政策宣讲活动。4月12日,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中共张家口市委讲师团成员赵宝新围绕“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 凝聚乡村振兴磅礴力量”这一主题深入沽源县大石砬村开展政策宣讲,将党的创新理论和乡村振兴政策用村农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传播,把政策送到田间地头、将理论讲到农民心头。央视频、河山新闻、张家口网络广播电视台等进行了报道。
三是把基地建在乡镇村庄。为加强学生对“三农”工作的理解,推动百利宫学生服务于乡村振兴事业,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了一批扎根基层乡村的“大思政课”实践育人基地。先后同万全县霍家房村、怀安县第六屯乡等乡村共建了实践育人基地,并在康保县芦家营乡建立了科研教研基地等。依托这些基地,学院积极开展乡村振兴咨询调研和“大思政课”实践研修研学活动,推动当地经济、文化、社会发展。不仅为乡村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也为学院自身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更为思政课教师上好思政课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
今后,马克思主义学院将继续深化助力乡村振兴的研究和实践,努力为乡村人才建设、产业发展、乡村治理,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农业强国建设贡献力量。